9/30/2005

千辛萬苦通過巨瀑群

希達撒族人告訴他們,由此往上會遭遇大瀑布,船舶無法通行。不得已,探險隊遣返所帶來的大船,另以當地的木棉樹(Cottonwood)挖成六艘獨木舟,以裝載所有用品。只是,後來他們發現遭遇到的不只是一個大瀑布,還是一連串五個巨瀑。

因此,在這段短短的十八英哩路上,探險隊可是吃足苦頭,他們要《陸上行舟》,就地伐木製作簡易搬易車,以便搬船、運貨,並得如此來去回幾次才得翻越一個瀑布;然而瀑布似乎一個比一個更高更大。路易斯記載,這段巨瀑區雖耗去將近一個月的時間,不過這段《延宕》的時間實際上也是《化妝的祝福》,因為隊員利用這段時間努力狩獵捕魚,將大量魚、肉剝製晾晒成乾,屯積不少乾糧。印地安人告訴他們,要備妥乾糧食物,因為往內進入山區後,將難找到獵物。

9/29/2005

密蘇里河源頭及買馬越山

七月底,探險隊終於抵達三叉口,這裡就是密蘇里河的《源頭》。此時對探險隊而言,是憂?是喜?實在難料。喜的是密蘇里河的盡頭到了,他們的行程是否就要結束?憂的是自此而下,密蘇里河源頭之水是三條河。那一條才是最好選擇,以便繼續引導他們越過大山走向大洋?路易斯先把這三條分別命名,一為傑佛遜河以紀念總統;一為麥迪遜河,以紀念當時的國務卿;另一為加勒汀河,以紀念當時的財政部長。最後他選擇西向的傑佛遜河,繼續上溯,期望能找到大海或大分水嶺。

要跨越大山,舟行已無可能,必須改以馬匹為交通工具。他們也聽說這一帶的薛曉尼族人(Shoshones)有馬匹,但如何向他們啟口借馬則是重大的難題。同行莎卡佳薇亞是薛曉尼族人,她十歲時被希達撒族擄走,從此不曾回到本族。當她隨隊走過獺頭岩(Beaverhead Rock)時,發現此區似曾相識,這該是她族人的地盤。這個消息令路易斯振奮不已,於是他先帶領三人前行探路,希望能快速找到薛曉尼族人及《大山之西之通洋河道》。他們越過標高2,247m的藍希隘口(Lemhi Pass),極目四望,只見四週層山疊嶺,一山更比一山高,山路崎嶇難行。幸好路易斯意志堅定,沒有喪志氣餒,仍然努力前行。

他們一行走過苦根河,穿過苦根山(Bitterroot Mountains),盼能先找到哥倫比亞河的源頭。他們果然在這個地區遇到了一隊騎馬的薛曉尼族人。更幸運的是,這隊薛曉尼族的頭目竟是莎卡佳薇亞失散多年的胞兄!兄妹重逢,皆大歡喜;而探險隊也倍受禮遇。莎卡佳薇亞特別說動族人,將大量的馬匹賣給探索隊,使後面探險之路得以順利進行。幸運營(Camp Fortunate)就是路易斯特別紀念她們重逢的地方。有了馬匹,並有族人的長老擔任嚮導,探險隊的新行程也較有把握。

9/28/2005

看到大洋了!

只是,行行又行行,走在高山峻嶺之上,他們的食物終於告磬,大家都飢寒交迫地渡過一段時日,甚至也把馬匹殺來充飢;餓到不行時,連走過的一條小溪也被命名為《飢餓溪(Hungry Creek)》,以為紀念。最後探險隊疲憊不堪地下山,抵達奈斯帕斯(Nes Perce)部落的草原。在那裡他們獲得熱情的接待與妥善的照顧,並指引他們尋找到哥倫比亞的源頭。順著哥倫比亞河一路西去,進程快速多了。十一月七日,路易斯認為他已經看到了大洋,就是今日的太平洋。當天在日記裡寫下全程最有名的一句話:

「大洋看到了!哇!真是大歡喜!(Ocean in view! O! The joy.)」

簡單的一句話,總結了整個探險隊的行程。這句話已被鐫在大探險二百年慶的五分錢紀念幣上,將永垂後世。一個星期後,他們終於抵達哥倫比亞河出海口。這時離出發點的河口大約是四千英哩。

回程前,他們決定在克萊茨柏(Clatsop)部落過冬,並以太平洋的海水煮塩醃製魚乾、肉乾等,以供回程所需。次年(1806)三月底啟程,踏上歸途。八月中旬再度經過緬但堡。查邦諾一家三口決定在此留下,探險隊則繼續沿密蘇里河南下,終於在九月廿三日回到聖路易,圓滿達成任務。全隊除途中一人出發不久即因盲腸破裂死亡外,餘皆平安歸來。熱烈歡迎的場面,不言可喻。這次探險歷總經歷廿八個月,比預計的時程多十個月!中間音訊全無,傑佛遜總統甚至以為他們可能已遭不測。

從此,美國人開始對中西部這塊蠻荒之地有更深入的認識。美國也開始進行其西進政策,並拓展其疆界。今日泰半的美國中西部大草原已成為美國糧倉,而美國人向來引以為豪的《美國中心地》(The Heartland of America),大約就是路西安那採購案所增加的土地。

9/27/2005

今年舉辦的二百週年慶

美國為慶祝路克探險二百週年,組織了一個全國性的委員會,負責策劃,並採用跨多部會、多州、多族群的方式進行為期數年的活動。其活動之目的不侷限於慶祝二百年前的探險事蹟,而是想讓全國民眾共同思考過去、現在與未來發展的因果。尤其當年若無沿途各部落慷慨協助,路克探險之旅絕無成功的可能。因此,原住民角色的重要性格外被重視。此外,藉此活動可促進各種文化間的瞭解,提昇自然資源看守人(Stewardship)的意識(意即強調人類在世界上只是自然資源的管理人,無權恣意破壞揮霍),並鼓勵人民勇敢犯難的探險精神。維護自然資源的理念在於灌輸責任,將土地河川完整地交到下一代手中。這項有意義的活動,參與的公私部會、機構如農業部、內政部、能源部、教育部等計十四個;而參與的地方政府擴及廿個州及哥侖比亞特區。

其中為什麼首都及東部許多州也在參加之列?原來,初始之預備工作都在東部各州進行,後來因路易斯先從匹茲堡溯俄亥俄河到密蘇里河與克拉克會合,中途經過的各州也一同參加。這個委員會精選具有全國性意義或特別重要的十五項活動,稱為《Signature Events》。自2003年1月18日起,代表傑佛遜總統當年在蒙提切羅山莊指派路易斯開始,至2006年9月23-24日,代表在聖路易舉行歡迎凱旋盛會,這十五項算是聯邦級的活動。其他各州則以該州境內與探險相關的主題發揮。各州都在適當地點建立解說或資料中心,以介紹或演出當年探險隊的活動。有些城鎮即使不在當年行經的路上,也多能以沾上邊為榮。例如,蘇瀑城與路克探險隊原來沒啥關係,但在活動介紹手冊裡寫道:「離此開車一小時,您就可以踏上路易斯與克拉克歷史小徑(Lowis & Clark Historic Trail),‧‧‧」

這條小徑並非精確地重現當年探險隊所走過的一步一腳印,而是依歷史考據擬出可能最接近現今交通路線的路徑,許多是國家公園系統的一部份,但也有不少在私人土地上。他們都多能配合繪製三角形的標誌告訴遊客:「這裡曾經有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隊的足跡!」

9/26/2005

密蘇里河的源頭州立公園

八月份我們從北達科塔州進入美國,不久在該州首府附近看到路克探險的標誌,隨後在南達科塔州錢柏林路克資料中心看到了完整的介紹。進到蒙大拿州更幾乎是隨處可見。的確,當年探險隊在這一州留下最多的足跡,經驗過最戯劇性的轉折,也編織最多的故事。密蘇里河的源頭就是蒙大拿州所推出的重點之一。現在已規劃為密蘇里河源頭州立公園(Missouri Headwaters State Park),位於三叉鎮(Three Forks)。

我們依循指示抵達公園門口。四顧無人,連收費員都沒有,只有一座看來像解說亭的建築。欺近一看究竟,原來這裡旅遊旺季已過,收費站的人員已撤走,入園收費改採榮譽制。小亭邊備有一些有綠色螢光小信封,上可填姓名及車號,將五元的入場費置入其中,再投入信箱。信封的另端則作為收據,撕下後須置放在車內儀俵板上,以便查驗。至於公園的解說及地圖,對不起,還要另外付25仙,可以在亭子內的販售箱處自行投幣索取。由於海爾已事先給我們這份資料,正好將就一用。

今日我們抵達這個源頭州立公園時,最先感覺到的就是一片空曠無人的寂寥。除了我們,好像也沒有別的遊客。雖然公園為河水所環繞,空氣卻很乾燥,好像所有的一草一木,一樹一人,都被太陽曝晒很久了,處處散發著乾燥的氣息。

從入口解說牌處開車到下一個停車場,正是石堡步道(Fort Trail)的起點。沿步道緩坡上升,可以來到一塊突出的石灰岩,上有觀望台。視野空曠,三河在遠方環繞而過。正面面對此岩的是格拉汀河,河水來到此岩下來個急轉彎,然後沿著岩石的邊坡流過,直到對岸的另一座山岩。這座山雖不高,矗立於格拉汀河的對岸,或稱為路易斯岩。二百年前路易斯曾站在該岩為這三條河命名,並繪製當地的地圖。可惜的是這個路易斯岩位於私人土地上,無法進入,只能遠望。

觀望台所在是一片山丘,土壤薄瘠又極乾燥,只有草類、仙人掌及矮灌叢能夠生長。沒有高樹,遠山近水,因此可一覽無遺。由此可以對照著地圖指認出這裡的三加一條河。河流經過之處宛如一帶碧玉翡翠,生機特別旺盛。

走在這石堡高崗上,四周甚為安靜,可以聽到微風在耳邊忽忽的低吟;也可以聽到流水在岩石下潺潺流過。不知是否二百年前的探險隊員也曾在此地觀此景,聽此聲?此地仙人掌的肉莖為扁楕圓型,葉退化成銳針,俗名為刺梨(Prickly Pear,學名Opuntia polyacantha)。匐伏地面,有些躲在禾草和灌叢之中。當年探險隊員並沒有今天輕便堅固的 登山健行鞋,一路上只有獸皮所縫製的軟鞋可穿,腳底經常被刺梨的銳針所刺痛。由於他們往往是《儘快趕路》,根本不可能停下來療傷。這個小東西成為路上的三大害之一。克拉克在日記裡說他在這個地區曾經一共拔出17根針,其強悍性可見一班。

照了相,看完了整個水源區的風光,在丁樹頻頻催促聲中,我們勉強地走回停車場。正好遇到一位著制服的巡邏員。我們問他此地的植物是否應該就是二百年前的樣子。他不敢確定,搖著頭說:

「州立公園的籌設過程中,為了快速綠化景觀,曾移入了不少非本地的植物。」

不知他是否也負責抽檢遊客是否照規章購票入園,只見他瞄了我們的車子一下。還好我們今天是做對了。

為了尋找三河匯流點,我們努力研究地圖並對照實景。這才發現只有傑佛遜河與麥迪遜河會流後即形成密蘇里河,數哩後才有加勒汀河加入。所以,《三叉》之名有些誤導,但只有數哩之誤,不足道也。

我們在密蘇里河邊找了一塊平坦的地方以餅乾水果權充午餐。此時河的對岸有白色懸岩與藍天青水為伴,輕風徐來,花草搖曳生姿,也算是豐盛的饗宴。用餐後,再驅車前往通稱的會流口,前有大片鑄鐵看板,上以鏤空方式鐫著當年傑佛總統授命的任務指示,另有解說牌指出當年探險隊人員在河對岸之紮營處。他們曾經在此停駐三天,河中也有幾個人預備泛舟釣魚,這也是另一種緬懷先人的方式。

出了源頭州立公園,我們在附近三叉鎮加油。這家位於交通要道的加油站則是匠心獨運,利用圓型穀倉作為加油站房,很有就地取材、彰顯鄉村特色的創意。後來更發現不遠處有更大片同類穀倉的建築,原來是一家餐館,兼售穀類及麵包。看到這樣的噱頭,很多遊客加油後都會順道進來用餐或購買一些穀物。

我們進入後,裡面的客人已經沸沸揚揚。這棟建築外面完全是鐵板房子,外觀原不覺察有多大,裡面卻有相當大的空間。此時櫃台上有幾位小姐忙得不可開交,正熱賣各種午餐三明治、熱湯等,用餐者熙熙嚷嚷,好一片熱鬧氣氛。

我們原想如廁洗手後就走人,由於受到這種氣氛感染,決定留下來用餐。這種圓形建築,空間之利用甚為重要。四周牆上釘有許多木板層架,上面置放各種穀類烘焙的麵包,不同花種釀成的蜂蜜,不同水果製成的果醬,還有多種穀類的混合包,都是這家叫蒙大拿麥粒(Wheat Montana)農場自產自銷的產品,品質新鮮度應該可靠。所以,我們也在此連吃帶買,做了觀光客常做的事。

繼續往北走,一路大山、大地、大天,風景雖好,但不免有些單調。這裡流行噴洒灌溉,所以沿途的農地都配有綿延數哩的噴灌系統。有些是線性前進的,有些則是以一端作迴轉,後者會產生一個大圓圈的農場。經過該州首府黑蓮納(Helena)不久,看到路邊標示有《山之門》(The Gate of the Mountains),這是當初路克探險經過之路,兩旁都是崇山峻嶺。密蘇里河自源頭會合後,即沿此出門蜿蜒往北流去,在這一帶造成相當曲折的山溝,展現出一片秀麗無比的風景。I-15號公路也沿著密蘇里河上游而建,路面起伏彎曲。偶而穿山而過,但不時可以看到河流伴在右側,處處都是壯麗可人的山水畫。

由於要趕路,我們無暇下交流道去尋幽訪勝,有點婉惜。一路到迪耳本河(Dearborn River),處處山青水綠,偶有房舍點綴其間,令人不禁好生羨慕。是誰這麼幸運?能夠四季有此種美山好水相伴。地圖上標示此區應有休息區,我們繞了兩圈想找尋進一步資料,試了幾條路,卻都是私人地區,最後仍然無功而返,只好拍了幾張照片就上路了。


9/25/2005

抵達大瀑市

抵達大瀑城差不多五點,天色將晚,理應還有一些陽光,但因濃雲密佈,下著濛濛的細雨,能見度並不怎麼好。我們先到路邊的一家遊客中心投石問路。還好這家遊客中心尚未關門,有兩位女志工在值班。她們不厭其煩地向我們介紹此鎮遊覽及購物重點,也介紹路克解說中心的地點,這與前幾處常因遍尋不著或不得門而入的情形好太多了。

從明州出發時,海爾對我們說:大瀑城是歷史重鎮,那兒有座極好的路克深險解說中心,囑付我們絕對不要錯過。這座《路易斯與克拉克解說中心》就在巨泉公園內,沿著密蘇里河岸可以到達。至於當年探險隊所遭遇的大瀑布,據解說員說,現在都已築有調節水量及發電功能的水壩,大概都只能遠觀無緣親近。

當晚天氣變得濕冷,我們住在一家叫Extended Stay的旅館。這個旅館通常是提供長期住宿的客人,但短住也可。每天65美元。旅館的特點是每間房間都有廚房,可以自己煮飯,就像住家一樣,有兩張雙人床。也有網路,但上網每週要六元,我們抱怨只住一天要六塊錢太貴,服務小姐好心,乾脆免費送我們一天。安排妥當後,我們先進城買了些蔬果沙拉,飽食一頓後早早睡了。

9/24/2005

大天之州

看到大天之州,真是天大地大



蒙大拿州號稱《大天之州》(The State of Big Sky),大概意是指此州地大山大,人少建築少,所到之處,均可經驗開闊的天空。在這種荒郊野外,公路上車輛特少,定速器在道路上極為管用,可減少駕駛的疲勞。我們這部小車《太陽火》也確實爭氣,無論超車、爬坡都跑得輕鬆愉快。一路上,視野開闊無比,尤其是日落西山的時候,燦爛的晚霞彌漫天際,久久不息。在這種霞芒萬道的氣氛裡趕路,感覺上有幾分尊貴。

找到在比林市中心的旅店《櫻桃樹》之時,天色已暗,街燈全亮,似乎在歡迎我們入城。《櫻桃樹》汽車旅館規模不大,但相當溫馨,走道上、轉角處隨處可見用心擺設的古董傢俱,鑲邊大鏡、縫衣機、火爐等,不一而足,搭配適當的花花草草,感覺上古意盎然。這些似乎是父祖輩所傳留的物品,經主人巧手整理,成了有趣的裝飾品。房間頗大也乾淨、安靜,高貴而不貴,二人連早餐才五十元,加七%稅金,這是一路上所住最價廉物美的一家旅店,也是滿意度最高的一家。

第二天下樓用早餐,發現這是一個家庭經營的旅店。餐間很小,只有幾張吧枱、吧椅的座位,食物供應倒是多樣多量,許多住客都將食物端回房裡享用。我們則決定留在這裡,順道觀看客人進進出出。在這種旅館可以看到從各地方來來去去的客人,有老的,也有少的。大部份都是匆匆吃了早餐就上路,像我們這樣慢條斯理的吃完早餐的倒是不多見。這裡提供貝果,也有很好的起士,吃起來真是美味。我們在這裡看到一具從來沒見過的《貝果切割器》,外型與結構有點像「迷你斷頭台」,只要把貝果放入凹槽,從上方將刀片壓到底,貝果就被縱切成漂亮又整齊的兩半。如果將它放大,那就有點像法國大革命時期的斷頭台了。事後,我們一直留意一般商店裡有否販賣此項產品,但至目前為止尚未發現第二台或類似的東西。

離開旅館後,我們仍回到九十號公路繼續往西奔馳。比林市原為I-94公路之起點,由此往東北走就可到黃石公園。我們此行程沒有將黃石公園列入,是有點可惜,只有等待下回分解。在比林市之前,另外可能值得一訪的是龐貝石柱(Pompey's Pillar)。二百年前克拉克路過此地時,曾親手在沙岩上以尖刀刻出的名字,至今字跡仍可辨認。我們對龐貝石柱較沒興趣,尤其還要由I-94公路上往東回走,行程雖僅約四十哩,來回約一個多小時,代價太高。今天我們以密蘇里河源頭為目標,直接前往三叉鎮(Three Forks),其路程178英哩,約二小時半的車程。然後再由該點沿287號公路北上,到黑蓮納(Helena)接入I-15州際公路,北上夜宿大瀑城(Great Falls),後半段行程約240英哩。

衛星下的三叉河,最左為傑佛遜河,往上匯入密蘇里河密蘇里河的源頭有什麼特別呢?這就得先回頭簡單介紹一下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以下簡稱路克探險)的歷程。其中包括美國歷史上有名的路易西安納購地案及相關西進的經歷。

9/23/2005

路易西安納購地案

話說美國建國之初之十三州均由英國屬地獨立出來,所屬範圍最西以密西西比河為界。當時北美洲大陸被《列強》割據,英國雖痛心失去美國泰半土地,中間雖仍有幾次戰爭,最後仍佔領現今的加拿大;法國則分據洛磯山以東,西班牙則佔據以南地區。

當時一些政治家如傑佛遜等人,對美國的疆域一直懷有很大的夢想,希望國土擴張,也更希望能找到通航海域的河道。當時美國最重要的通海河道就是密西西比河,而其出海口就是最近被卡翠那颱風蹂躝的新奧爾良,那時這些地方均為法國屬地。為確保此河之出海口能掌握在美國手
中,傑佛遜就打算以二百萬美元代價向法國人購買新奧爾良及附近小塊土地。

不久他就任總統,黃金機會出現了。當時拿破崙正在歐洲大陸全力擴張,一來無暇分心跨洋經營新大陸,二來他需籌措軍費,三來也想與美國建立較友善的關係,對抗英國,於是主動提議:乾脆以二千五百萬美元將法屬密西西比河之西,洛磯山以東的土地,包括新奧良全部賣給美國,使美國國土一夕間爆增一倍。這片土地大約有5,2991,1680英畝,平均算來一英畝只值3仙,是歷史上最有的售地案之一。當然這筆買賣若以國民生產總值換算,約為現值四千一百七十八億美元,也不是一筆小數目。

9/22/2005

組織探險隊

這筆交易成功之後,實際上買到的國土多大,連傑佛遜總統自己也無法弄清楚,現有的地圖也劃不出來。於是立即要他的私人秘書路易斯(當年才22歲)趕快籌組一支探險隊,以瞭解剛買到的這塊國土有些什麼東西。為此,還特別由國會撥二千五百元的經費,贊助此行。

不管這筆經費多少,以當時的知識與技術,唯一能《走》得出去的,就是利用已知的河流。當時密西西比河貫通南北,已成陸運交通大動脈,但由密蘇里河往西往上呢?到底通到何處?能不能通到大洋?都是亟待解開的謎團。他們的這個任務團由華盛頓出發,經俄亥俄河至肯德基州與密西西比河會合,然後沿河北上,至聖路易城溯密蘇里河北上,開始探險的歷程。

此行任務相當重大,除進行路線丈量、地圖繪製、動植物標本收集等等工作外,尚冀能開拓未來貿易關係,並與當地的印地安人敦睦邦誼。路易斯後來找他軍中的長官克拉克做為協同指揮官,並從工兵營中揀選了33名身強力壯的工兵(Army Corp of Engineers)。此外,並招募具翻譯、狩獵能力的勇夫,一行四十五人共乘一艘Keelboat、兩艘Piroudge。1804年5月,探險隊浩浩蕩蕩地在密蘇里河會流口(即今日的聖路易)會合,開始他們的溯河大探險。

密西西比河以西到底有些什麼?二百年前,沒有一個人能說清楚。這些地區散居有許多印地安的部落,但其間的連繫很少。其中也有來往其間的法籍獵人及皮毛商,可以提供片斷雜碎的資訊。其餘信息有如鴻毛鱗爪,對於此行並沒有多大的幫助。

路易斯原任傑佛遜私人秘書,在其莊園蒙地切羅(Monticello)服務,因而得以深切了解傑佛遜的理念與企圖。為此行,他特別從傑佛遜總處學習植物學、醫學及測量技術。傑佛遜總統是具多方才華之人,對於這項購地案懷有無限的憧憬,所以對此任務也特別重視,並全力支持。路易斯開始採購探險所需的物品與設備,其中包括望遠鏡、六分儀、溫度計、氣壓計等等,至於打獵用的槍械、烹飪用的刀具及鍋具、伐木用的斧等則更不在話下。當時沒有什麼通訊器材,當然也沒大哥大,要沿途記錄完全依靠鵝毛筆,寫的時候沒有桌子,只好攜帶一個活動的摺疊盒,有點像現在的筆記型電腦。1804年5月出發。出發前估計此行需時十八個月。

現在我們知道密蘇里河從蒙大拿州西南部的洛磯山脈發源,先向北流,後轉東,在北達科塔州轉向東南,貫穿密蘇里州,在聖路易匯入密西西比河。但當年探險隊可不知道,他們的工作是另一種重建工程。探險隊由聖路易溯河而上,其前半段多在草原大地上進行拉縴,雖然辛苦,但由於地勢平坦,而且獵物豐富,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裡游的,取得都很容易,因此進行得頗為順利。十月下旬即抵達北達科塔州緬但(Mandan)、希達撒(Hidatsa) 部落之地。

隊長決定在此過冬,於是伐木蓋了緬但堡(Fort Mandan) 。第二年(1805)春天,路、克兩人派遣部份隊員將出發以來所收集的資料用大船先行運回給總統,其他人員繼續西行。在此,隊伍還增添三名重要成員:一位通英、法及多種原住民語言的法裔加人查邦諾(Charboneau) ,其妻子莎卡佳薇亞(Sacagawea)及他們的甫生三個月的小兒子。

9/21/2005

路克解說中心

第二天起來,天色依舊鉛般陰沉,冷冷的雨水也依然不住地下著。看樣子今天的戶外活動恐怕要打折扣了。今天的目標是《路易斯與克拉克解說中心》,位於城的北方。我們順著密蘇里河岸往北開,沿途瀏覽河邊景色。這是一條美麗的河流,河面寬廣,可以行船;兩岸垂柳,也是遊憩的好場所。另有一支太陽河(Sun River)在此與密蘇里河會合,水量充足。且由於大瀑城的幾個瀑布都另建有水壩,水位大為提高,使這個城承攬山水之勝。

到了解說中心雖然時間還早,但由於陰雨與寒流,只見二、三部車停在門前,讓我們心生疑問:今天這裡到底有沒有開放?這個解說中心建築十分新穎氣派,看來是新近落成的。在收費處,我們出示國家公園年票通行證,問收費員是否可用。「要加一個十五元金鷹貼紙才行!」那位收費員笑著回答。原來通行證背面右上方有一個十分錢幣大小的圓圈,是預備給這個小貼紙用的,加了這個小貼紙,可以免費出入任何聯邦級的休閒或歷史古蹟,包括此處。一般入場是每人五元。於是,為了長遠計,我們又將年票升級了。收費員還試著用國語與我們說:「你好!」、「謝謝你!」原來他曾來過台灣。

解說中心就在密蘇里河畔,依著陡岸而建,正面外觀並不怎麼雄偉,一旦入內,但見大廳挑高三樓層,面河有大片玻璃幃幕牆,密蘇里河及對面的陡峭河岸盡收眼底。可惜的是,今天的天氣太壞,所呈現的景觀只有《暗沉》二字可以形容,但仍可以想見晴天時刻的明媚與雄偉。然而當年路易斯與克拉克在此地區則面臨行程中最艱鉅的挑戰。由於接連幾個大瀑布,舟輯無法通過,他們只好《陸上行舟》,將船及貨物分批以陸運接駁。這段艱辛的過程當然也成為這一個展示中心的特色主題。中心入口在二樓,他們利用一樓與二樓的樓梯口間,架放一艘真實尺寸的獨木舟,置放於一套簡易的搬運車上,五個真人大小的探險隊員則正奮力地將此木舟往陡坡上推與拉,用盡各種方法將此舟推往上游。

這些事蹟經過中心刻意的安排展示、文獻的收集與探討、現場重現(Re-enactment)等等,令人印象深刻。

樓下的展示館則採動線設計,讓遊客由淺入深,可以先獲得一個粗略的觀念。內容豐富、圖表製作精美,解說也淺顯易懂,可說是我們多年來國內外旅遊所見最佳的展示。這次探險隊沿途記載前所未見的動植物,總計約一百多種,展覽僅能選擇較具代表性的作為主題,諸如大灰熊(Grizzly Bear)、美洲野牛等,這些體型大,當時的數量也多,故常成為談論課題。

除了標本展示、文字說明等靜態解說外,還有電影介紹及半小時左右的專人講解大灰熊生態。原來這裡所說的白熊,並不是北極熊,而是年老的大灰熊,其毛色淡化,故近乎白色。在講解中,也談到本地各種熊的體態、習性比較等,甚富教育功能。這裡不僅展示此地原住民所住的三角錐帳幕,舉凡生活用品、水袋(取自野牛膀胱)、浮水籃(材料為野牛毛皮及木枝)、狩獵工具等等,也有詳盡介紹。特別有趣是族人圍坐時,男女坐姿、發言順序等都有圖文說明。

探險隊部份為了讓遊客體驗當年隊員拉運舟船的艱辛,特別在一處設計一套可以讓遊客試拉同等荷重的「獨木舟」,有些小朋友拿得呲呀咧嘴,使盡吃奶的力氣才僅拉動分毫。為了讓遊客知道當年他們如何丈量土地,鐵鑄的量器也在展示之列。他們所繪製的河川圖與現今衛星空照圖的對照,今人驚訝當時帶回資訊之高度精準。他們雖然行於蠻荒之地,但敦睦邦儀之時,也得著正式軍服,軍帽(當時稱Chapeau de bras,直譯為Arm Hat,或臂帽,以其常挾於臂下而得名),其材質為何,如何戴法,都有所說明,真是有趣。展品用心設計,可以促進學習及瞭解的意願,在此又有一次深刻的體會。

沿該河北走,可到下游處的巨泉州立公園(Giant Spring Heritage State Park)[1],裡面有一處巨大的泉水,從地下700呎處以每平方吋300磅的壓力湧出地面,形成相當奇特的景觀。湧出的泉水流經一小段河道,注入密蘇里河。其湧流量達每小時六百四十萬加侖,使密蘇里河水產生清濁兩道顏色,達半英哩之長,相當壯觀。這一條水道又稱為羅河 (Roe River),長僅201呎,在金氏世界記錄為世界最短的河流!

很可惜,因為天氣太壞,沒有花太多時間在此一公園作詳細觀察,其下的幾個瀑布都沒機會前往觀看。只是在回程路上停下來看了一下黑鷹瀑布及其上方所建的水壩。這個水壩建於1891年,是最早建造的一座水壩。為維持原來瀑布的景觀,水壩的壩址建於河流之上方。所以水經過水壩之後,仍然形成原來的瀑布外觀。第五座壩築成於1958年。五座水壩可產生220,000仟瓦的電力。只是這些大壩建成後,利用密蘇里河溯河之舉逐成絕響。不管如何,或許以後仍有機會到這一帶多花點時間仔細觀察。

從大瀑市繼續往北走I-15號公路只要一小時多便抵達美加邊境。順利入境後,天也開始放晴。再見啦,美國!我們計劃再度往加拿大洛磯山的班夫國家公園玩賞秋景。去年來班夫,連續陰雨,今年不知所見所感如何,必有另外不同之處!

[1]http://www.lewis-clark.org/content/content-article.asp?ArticleID=840
http://www.lewis-clark.org/

9/18/2005

後語

連續寫了幾本遊記,都是我們在美加旅遊的記事。有些已經放在部落格內,但總是希望印成一本小冊,以作為日後回憶的憑藉。但是想像的過程總是較容易,要將它實現時反而困難。因而總是匆忙之際完稿,無法精心校對及更正;但是一旦形諸文字,就很難更改,發現謬誤,反而徒呼負負。

由於行程的安排主要是到佛夏夫婦的湖濱別墅渡假兩週,並回到明城訪友。其中的細節擬以《湖濱散記》為題,另行撰寫;只是何時何月完成,仍然未定之天。所以清涼一夏之內容僅包括往程及回程,往程以加拿大境的三號公路所見為主,返程則沿九十號公路訪安姆斯、蘇瀑城、雷模斯山及魔鬼塔等地的相關記事。由於適逢今年是路易斯與克拉克探險二百週年,所以我們也試著將這個探險的過程稍加整理,並印證我們走過的地區。可惜由於時間安排不足,有些地方沒有辦法到達,有些地方因天候的關係放棄,所以收到的資訊也有點殘缺不全。

馮丁樹、曹定人謹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