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二日一早由明城出發,抵達安姆斯約近正午,太陽正熾。因為事先與丁樹的指導教授卡爾約好,並請他先在辦公室等我們,然後再到他們決定的一家中國餐館吃飯,由他們選餐館,由我們作東。如此安排,可以減少對他們的打擾。
我們由13號公路轉入,然後轉進林肯大道。這條路是校區的主要道路,現在已經改變不少,有些路段還在延伸之中,甚至在35號路進入安姆斯前,也有一個才剛建好一坐美侖美奐的休息站,這是以前所沒有的。台灣的休息站常充斥著各種販售飲食的店家,有時甚至將一個休息站裝點成一個大商場。這裡的休息站則只提供資訊、廁所、電話亭、野餐桌以及販售機,外觀相當有格調,不但安靜,而且乾淨。
安姆斯城的新路縱橫交錯,更感覺眼花撩亂,走在其上,幾乎迷失方向,更無法辨識原來的系館位置。經過在腦海中憑著丁樹舊時的一點記憶,終能找到那間外觀未經改變的農工系館--戴維遜館(Davidson Hall)。找到了門路,才發覺卡爾教授的原來辦公室已不在樓下,搬到樓上去了。
抵達他的辦公室,已超過約定半小時,他與太太南西已在那裡等候。卡爾教授看來已有老態,兩鬢發白,只是其高瘦的身軀仍然沒脫離當年丁樹的記憶。南西則仍是老樣子,維持良好的身材。女人操勞少,年齡較少變化,身材能維持卅年前老樣,殊屬不易。我們寒喧了幾句,即出發到林肯大道上所選定的福祿壽餐廳吃飯。
福祿壽餐廳外觀看起來富麗堂皇,入內後卻發現客人稀疏,生意不佳。令我們驚奇的是,服務生提出來的菜色竟只是快餐,而且口味甚差,真難令人滿意。還好他們倆好像不甚介意,還稱此菜好吃,我們也就噤聲不談菜色,只談過去在學時的種種,也各自談到兒女成長。他有兩個小孩,都已成家立業,也曾領養一個韓國女孩,現在都已長大成人,也開始抱孫子了。他一直記得丁樹在台大農機系當主任的那段期間,只是那時候很少與他通訊,也沒有邀請他到台灣來。丁樹的另一位指導教授馬壘教授則已退休,但仍住在安姆斯,只是今天來去匆匆,已經沒有時間安排見面。
記憶裡,安姆斯是個寧靜的小鎮,學生的人口佔一大半。幾年來的演變,已逐漸脫離大學城的面貌。現在,她雖然不是國際通商大埠,但卻在在顯示出其蓬勃發展,人口也急劇增加。目前校園內的建築也有很大的改變,新的大樓增加,車輛也變多,再也看不到從前那種優閒的景象了。
下午由於卡爾教授必須參加系裡的會議,所以由南西帶我們到城的四周閒逛。南西很有心,開她的車,一面尋找,一面解說,一面發掘,期盼能讓丁樹勾起卅年前的記憶,也讓我們重新定域安姆斯城的新疆界。我們往西走,看到的整片的新社區,許多當年的玉米田均已變為住宅,其範圍一直往外開拓,直到一座大水塔前。而往北往南似乎沒有止境。丁樹唸書時這裡的人口三萬多人,大部份是學生。所以每當學校放假,這個城就近乎空城。現在人口增長近乎一倍,好像許多人的生活不再以大學城為中心,其生活機能已經開始擴張了。想起當年的玉米田已變為社區,那些曾經在此的農民是否從此致富了呢?或者他們仍然以農為生?他們到那裡去了呢?
以前的69號公路往北到故事城(Story City)都是玉米田,現在在兩城市中間新創出一條名叫馬其線路(Matchline),由此延伸,還另挖出兩座甚為寬濶的人工湖。湖間有小橋相連,形成為一個風景秀麗的休閒所在;可以划船,也可以野餐。《人定勝天》似乎是個生態環保人士所唾棄的名詞,但這裡仍然可以作為人類擴張與創造的見證,基於人們的需求仍然可以創造出另一種從前沒有的寫意世界!
我們還刻意尋找當年丁樹住的租屋,它仍然座落在3021, Oakland街上。然而尋它有點像在荒野中尋找舊瓦片一樣,也花了一些時間。當年的老房東戴爾瑪早已過世,這個房子看樣子仍租給學生,只是主人不知是誰?看看老樹仍然健在,高聳如雲,人的年華則一代接一代而去,心裡不勝唏噓。
我們來到從前丁樹住過的地方帕莫庭(Pammel Court)。這是當時他全家搬來時首先住的地方。原先是軍隊留下的簡陋宿舍,是鐵皮房子,但租金便宜,所以當時很多台灣來的同學均喜歡搬進來住。現在這些宿舍都已拆光,只剩下當時位於進口處的洗衣房,現已改為一間小雜貨店。後來全家又搬到好頌庭(Horthone Court)的家眷宿舍,這兒也全面更新,雖然仍為學校宿舍,但均已改為獨棟房舍;從前整排的面貌已不復見。那時最貴的宿舍--獨棟的大學村(UV)則仍然安在,可能就是現存最老的學生宿舍了。新建的學生宿舍均已公寓化,以前一人一間,全棟共用大餐廳、大休閒室的那種方式已經落伍;新建的是三人分一間三房公寓,學生可以自找室友,也可由校方安排。
當年怡蓁和柏凱上學的Sawyer 小學也没有什麼改變,一層樓的房子,並沒經過太大的修繕。我們到的時候學校正在上課,但學校大門深鎖,只在上下學的時間開放,大概是恐怕惡意份子隨意進入危及學生安全。丁樹說,怡蓁在此上課時,曾因運動而跌倒。現在那支高槓仍在,靜靜地豎立在那裡,沒有人玩耍,顯得有點孤單。美國最近幾樁校園槍擊喋血以及911恐怖攻擊之後,好像更是人人自危,連往昔安寧平靜的小學校似乎也無法倖免。
這個小學校裡有幾株蘋果樹,結實纍纍,有不少掉落地面,也沒人撿拾。這些都是「金美味 (Golden Delicious) 」,是好吃的品種。南西當下決定揀一些,回去可做蘋果派;她勸我們多撿一些,路上可以吃。到安姆斯,才發現這裡還有生產蘋果的潛力,此時正是結果的時候,新的蘋果處處可見。丁樹說,在他上學的那段期間,蘋果樹仍然很少栽種,只記得常到北方一個小公園閒逛時,可以撿到酸蘋果,而且果實較小。不過那時也夠大家高興一陣子了。
這是Sawyer 小學的新貌
我們一面由樹上摘些好的,也從地上撿些才掉落不久的,真是滿載而歸。南西笑著說:
「我們這樣做,其實也是在幫他們做一點清理的工作!」
不過看起來,大概她也很少做這種事。南西撿了一袋,我們也撿滿兩個提袋,歡喜而歸。到安姆斯城來去匆匆。離開卅餘年來,並無所謂功成名就。只是舊地重遊,人事地均非,多一絲感嘆罷了。